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52站长网 (https://www.52zhanzhang.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资源网站 > 资源 > 正文

AI、5G与国际贸易:变局中的语音芯片

发布时间:2019-11-09 06:23:46 所属栏目:资源 来源:脑极体
导读:副标题#e# 自去年的中兴事件,到今天的中美贸易争端,有一个词始终处在舆论风暴的中心:芯片。 围绕着这个信息社会的基

但是AI公司在芯片上的弱势也是显而易见的。AI语音芯片并不是个高净值产品,往往必须依赖大量生产和大规模出货才有可能盈利。而在集成化和工程能力上,AI公司显然处于弱势。目前AI独角兽们的语音芯片计划,更多还停留在对量产的肯定与承诺中。

还有一个必然出现的玩家,就是巨头们。Echo的主人亚马逊已经在去年3月公布了自己的AI语音芯片计划。有理由相信,热衷于造AI芯片的巨头们不会放过这口蛋糕。目前,谷歌、苹果等公司都有深入AI语音芯片的可能性。国内华为、百度、阿里,也都或多或少传出了类似消息。

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AI+5G+IoT的组合,虽然打开了语音芯片的新想象力。但是在这个逻辑里,未来能占据广泛市场的芯片模式,绝不是今天智能音箱芯片的模样。语音芯片本身,变化才刚刚开始。

AIoT道路上的未来语音芯片

基于上文描述的逻辑,未来语音芯片的变革机会,将基于新网络条件下的大批量、全场景设备拥抱AI。那么符合这样逻辑的语音芯片产品事实上还没有出现。而从这个角度看,行业的准入证依旧没有停止发放。

从今天音箱中的AI语音芯片,到未来无处不在的AIoT语音芯片,有这样几条变化之路才刚刚开启:

1、三低芯片。

所谓三低,是指低成本、低功耗,低时延。5G时代的物联网设备,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可以长时间待机,尽量贴近可移动化的。因为设备将部署在海量并发场景,这也就让语音芯片的基础要求是足够省电和足够便宜。理想中下一个阶段的语音芯片,是能够随时保持等待唤醒,但在等待唤醒状态下极低能耗的。未来的物联网芯片、语音芯片、视频处理芯片,其实很大一部分竞争将围绕三低展开。

AI、5G与国际贸易:变局中的语音芯片

2、云边端一体化。

云端一体,这个词估计大家也都听腻味了。但是没有办法,客观来说,如果我们希望一台物联网设备执行复杂且实时化的交互和推理,那么它的内部必将是本地计算、云端计算以及网络条件高效配合的。而目前的智能音箱还停留在较简单的AI任务层面,语音芯片不需要对云端任务有太强的理解和配合。而基于目前对未来的想象,本地语音任务处理,一定会与云端高效配合,这要求芯片对云端的理解必须加深。尤其在安全层面要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3、能够复杂排列与定制的芯片组合。

AIoT设想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单一场景的智能设备应用,可能是由大量不同能耗、不能功能、不同计算能力的设备组合而成的。比如在一家养殖场里,动物身上的语音传感设备、围栏栅栏的语音设备、监控系统的语音交互能力,都需要不同的语音功能、语音硬件来完成。于是,这也要求语音芯片的规格和制式必须复杂多样,能够进行基于统一平台的互联互通。很有可能,接下来语音芯片厂商会更多与垂直行业相结合,在车联网、智能家庭、智能医疗、城市安防等领域出现垂直于行业的语音芯片厂商。

4、多模态芯片的到来与崛起。

在AI技术向产业化的发展中,今天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在于,多模态AI能力正在明显提速。尤其是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与机器视觉任务相结合的AI模型。如果想要让类似任务计算效率达成最优,那么在芯片端对多模态的加速就变得十分重要。也许未来我们需要的,是机器感官芯片,而非语音芯片或者多媒体芯片。

这些发展逻辑,各自对应了新的技术挑战与变化机遇。毫无疑问,今天中国的AI语音虽然看起来红火,但距离大规模量产应用,以及部分替代目前芯片进口需求还有十分漫长的路要走。

类似语音芯片的产业,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我们只能勉励发展、聚拢人才,并谋求在新的技术剧变中发现调换座椅的机会。

过去我们确实失去了很多,好在我们还能想象未来。

【来源:钛媒体              作者:脑极体】

(编辑:5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