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集成电路结构性不平衡现象 解决卡脖子情况要依靠特色创新
发布时间:2021-11-04 00:47:2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骆轶琪 广州报道 在11月2日举行的2021年(第24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期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甜春在演讲中表示,过去12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骆轶琪 广州报道 在11月2日举行的2021年(第24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期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甜春在演讲中表示,过去12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产业基金、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国内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实现了跨越发展。体系和能力的建立,给产业发展带来底气和信心。
他总结展望道,中国集成电路在过去10年,“从无到有”进行产业链布局后,中国需要升级版的发展战略。再用10-15年,一要解决供应链安全、自立自强;二要通过特色创新,打造新的全球产业链。
下阶段战略重点将是“以产品为中心,以行业解决方案为牵引”,系统应用、设计、制造和装备材料融合发展。
产业链结构性不平衡
叶甜春表示,整体来看,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版图框架是最完整的。但具体分析来看,在区域发展和产业链发展两个角度,国内仍面临较为明显的发展结构性不平衡现象。
具体来说,半导体制造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国内整体有快速增长,实现近20%的年化增长率,到202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达8848亿,正好是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其中在“十三五”期间,制造业保持了23%的增长率,2020年达到2560亿。
国内晶圆制造业在全国同业总值的占比在逐年提高,从2016年的26%,提升到2020年的28.9%;国内集成电路晶圆业占全球同业的比重来看,从2016年的11.7%,提升到了2020年的19.9%。
具体到企业类别来看,内资企业依然有较大成长空间。
叶甜春指出,虽然国内晶圆制造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来自内资企业贡献的销售收入占比却在大幅下降,从2016年的44%,下滑到2020年的27.7%;同期中国台资企业在稳步增长,外资企业在快速增长,从49.1%抬升到61.3%。
“这意味着行业在增长,内资制造企业也在增长,但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外资和中国台资企业。这是值得引起关注的现象。”他续称。
从区域来看,也呈现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表现。叶甜春列举数据道,“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内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前十大(收入)企业地区分布情况来看,长三角地区始终占据最高比例,2020年占比44%;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在快速增长,提高到了14.1%;中西部也有较高比重,占据39.2%。但珠三角地区在2020年仅有2.8%的收入占比贡献。
“珠三角地区的(晶圆)制造业刚起步,未来,大湾区制造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也看到有充分的发展和伸展空间。”他续称。
值得关注的还有产业链环节的扩充。叶甜春指出,过去五年来,国内IDM的比例还较小,随着接下来规模化增长,我国的制造业结构可能将有较大变化。
从技术路线看,他指出,我们国家的晶圆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品种丰富、品质提高,在特色工艺有国际竞争力;主流工艺随着新品种品类开发,性能和竞争力在提高。 (编辑:5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