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毒关“冰箱”,一共分几步?
同时,就在2019年9月,仅存天花病毒的实验室之一的俄罗斯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VECTOR),发生煤气爆炸引发了一场大火。同样,幸运的是起火的房间没有保存任何病毒样本。令人担忧的是,发生爆炸的实验室大楼存放的除了天花病毒,还有埃博拉、艾滋病等病毒,一旦真的发生泄漏,可能会造成遍及全球的灾难。 刻意销毁这些实验室的病毒样本,还是继续保存他们,成为悬在政府以及这些科学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终,保存病毒样本的选择获得了胜利。 从利害对比看,保存这些病毒样本,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首先,这些国家实验室具备极高等级的安全防护,成为人类病毒研究最后的防线。就以最近被频频提及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为例,在2017年,其所属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获得国际最大的病毒资源保藏机构联盟EVAg的评审,被评为EVAg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最高级别Green级。 武汉病毒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库,保藏有各类病毒分离株约1300余株。库内保藏的活体病毒涵盖了人类医学病毒、人畜共患病毒、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环境微生物、病毒敏感细胞库和病毒遗传资源库等,让人闻之色变的寨卡、新疆出血热等病毒的毒株也都在其中。 一方面,这些毒株样本都可以得到长期保存,另一方面,因为严格的防护措施,只有极少数人经过层层监控才可以取用这些毒株进行试验。 另外,我们人类和病毒仍将处在长期共生共存的状态。像上面提到的鼠疫杆菌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等感染疾病还将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这些病毒潜伏在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宿主乃至人的身体内。这使得病毒研究以及疫苗研制永无完成状态。一旦外界出现某种病毒的感染疫情,封存在实验室的相应病毒株就可以随时被唤醒,投入到应用研究当中。 最后,对人类病毒组的研究有利于弄清楚病毒致病的机理、模式,从而预估病毒大流行的趋势,实现早期防御。通过基因测序、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这些实验室的病毒株的检测分析,将有助于病毒组信息库逐步扩大和完善。基因组分析可以用于衡量不同区域的病毒流行情况,从而确保疫苗等防御手段的快速跟进。 我们如何与病毒的潘多拉魔盒长期相处? 不可否认,这些病毒库仍然面临着泄露的小概率风险。 比如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疏忽大意;比如实验室所在国家出现动荡,经费短缺造成实验室维护不足,从而带来泄露风险;比如因为突发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造成实验室损坏,病毒泄露;比如病毒样本被恶意分子非法侵占和利用,给全世界人民带来难以预估的灾难; 甚至更为科幻的方式,人类把病毒的管理权交给了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终有一天开始反抗人类,悄悄打开了病毒试管,送到了全人类的中央空调系统里…… 如果这个清单列下去,我们可以把能够想象到的科幻灾难片的套路都誊写一遍,比如《生化危机》里的保护伞公司,或者《行尸走肉》里的超级病毒…… 与其悲观地为人类的命运担忧,我们其实可以做一些更为理智的选择。 一、谨慎但乐观地相信人类科学共同体。毕竟,今天的生活完全建立在现代科技体系提供的医疗、粮食、能源等生存保障里。我们在孩子生病后,是选择拜神求仙还是选择医院就医?相信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那在攻克病毒,拯救人类这样的宏大叙事上,我们更应该保持对全球的科学共同体的信任,信任科研机构对病毒样本的合理保存。 二、培养自己的正确的科学知识素养。就人类和病毒的关系而言,我们应当理性看待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病毒的共生共存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从野生动物身上感染这些病毒,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远离,包括不仅不去捕食野生动物,而且要保护好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留给它们更多的生存空间。
(编辑:5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